嘉義縣大埔鄉在今天凌晨0時17分發生規模6.4強震,上下左右晃強烈,相似911大地震的狀況,而光是一晚就偵測到54起地震,可以說是整夜晃不停,中南部也傳出有房屋倒塌、民眾受困的災情。
圖
根據ETtoday報導,不少民眾擔心會不會有比主震更大的地震,氣象專家不排除這可能。像是2022年的台東關山地震,9月17日先發生芮氏規模6.4的前震,隔天下午才發生芮氏規模6.8的主震,雖然只有5%的機率,但仍要提高警覺。
圖片來源:ETtoday
不過專家提醒,需要特別注意的是「海溝巨型地震」,若屆時發生,台北搖晃時間可能長達3分鐘,擺動幅度也比403地震和921地震還大,大樓會倒得很徹底,海溝巨型地震的低頻波(0.5~1.0Hz)很豐富,會讓盆地的軟弱土層起很大的反應(加大振幅),也會讓十來層的大樓擴大水平振動的幅度,也就是向前後左右擺動的幅度會比以往經歷的403地震及921地震擺動幅度大得多。
403地震在台北搖了1分鐘,921地震在台北搖了1.5分鐘,但海溝巨型地震可能在台北搖到3分鐘。搖1到2分鐘的地震中受損的房子,搖到3分鐘可能就倒掉了,因此一定要提早準備,減少災損,專家更舉例了1985年墨西哥大地震,一個震央400公里外的海溝巨型地震,使首都墨西哥約有3分之1的房子受到破壞,且許多十來層的大樓各樓層柱子全斷,各樓板疊成三明治狀,在這場大地震中,受災面積達到32平方公里,8000幢建築物受到破壞,造成了7000多人死亡,1萬1千多人受傷,大約有30萬人無家可歸,相當的可怕。
地震是一種突發性強、破壞性大的自然災害,掌握正確的地震應對知識和技能,能夠在地震發生時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。以下是地震發生時需要注意的幾個重要事項:
1. 保持冷靜
地震發生時,首先要保持冷靜,避免驚慌失措。
冷靜的頭腦可以幫助你迅速做出正確的判斷,采取有效的避險措施。
2. 遵循「趴下、掩護、穩住」原則
在地震發生時,應迅速采取「趴下、掩護、穩住」的避震原則:
趴下:降低身體重心,避免因晃動而摔倒。
掩護:尋找堅固的遮蔽物,如桌子、書桌等,躲避在桌子下或內墻角處,保護頭部和頸部。
穩住:在避震過程中,盡量保持靜止,避免盲目移動或試圖逃離建筑物,直到震動停止。
3. 遠離危險區域
室內:遠離玻璃窗、懸掛物、高大傢俱等可能掉落或破碎的物品。如果在廚房或衛生間,應迅速關閉煤氣閥門和電源開關。
室外:遠離建筑物、廣告牌、電線桿等可能倒塌的物體。盡量躲避在開闊地帶,避免被掉落的物體砸傷。
4. 注意余震
地震后可能會有余震發生,余震的強度雖然相對較小,但仍可能造成危險。在地震停止后,不要急于離開避難場所,等待一段時間,確認安全后再行動。
5. 緊急撤離
如果建筑物受損嚴重,或有坍塌風險,應在震動停止后迅速撤離。撤離時要注意以下幾點:
保持低姿態,避免吸入灰塵。
使用樓梯,不要乘坐電梯。
沿著預定的逃生路線撤離,避免擁擠和踩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