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的腸病毒來勢洶洶,疫情呈現緩升的趨勢,根據疾病管制署的監測,近期新增的腸病毒型別以伊科11型為主,今年累計已有13例重癥病例。家醫科醫師鄭名琁提醒,伊科11型對新生兒和小嬰兒最具威脅,家長務必慎防把病毒傳染給嬰幼兒。
疾病管制署統計,今年累計已經有13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癥病例,其中7人死亡,創下最近6年的同期新高,13例中有10例都是新生兒,而且感染的腸病毒型別都是伊科11型,其中有6例死亡。
腸病毒型別多達60幾種,較常聽到的還包括EV71型、克沙奇、D68型等。
鄭名琁指出,一般腸病毒常見癥狀是手足口病、皰疹性咽峽炎,威脅對象大多是幼兒;伊科11型與其他的腸病毒最大的差異,是對新生兒和嬰兒的威脅特別大,而且病情容易快速惡化,造成敗血癥、肝炎、呼吸衰竭等。
鄭名琁提醒,不論是新生兒或幼兒,感染腸病毒最主要的來源還是大人或年紀較大的小孩,大人感染腸病毒只會有輕微感冒、腸胃不適,甚至不會有任何癥狀,卻仍然具有傳染力,會透過飛沫、排泄物和接觸傳染。
例如咳嗽、打噴嚏的飛沫,除了會散布在空氣中,也有可能停留在玩具、門把、桌面等生活周遭的物體,感染腸病毒的人的排泄物也是傳染源,如果上完廁所或是幫感染腸病毒的小孩換尿布後沒洗手,又接觸其他物體,就會把病毒散播到這些物體上。
鄭名琁說,預防腸病毒最有效的方式還是用肥皂和流水清洗雙手,透過肥皂泡沫才能帶走手上的病毒。鄭名琁強調,腸病毒、諾羅病毒、輪狀病毒都是酒精濃度75%的酒精殺不死的病毒,因此生活中常接觸的物品,必須用稀釋漂白水擦拭才能消毒。不同的物體適合用不同濃度的稀釋漂白水擦拭,例如小朋友會接觸的桌椅和玩具,鄭名琁建議的稀釋濃度是1:100,如果是沾到有感染腸病毒的人的嘔吐物和糞便的地方,則需要1:10的濃度消毒才夠。
另一方面,感染腸病毒的人的衣物和毛巾,建議用60℃的水清洗或烘乾。
嬰兒對病毒的免疫力較低、感染風險高,因此鄭名琁呼籲家有嬰幼兒的家長,務必加強清潔和保持手部衛生,萬一家中嬰幼兒出現嗜睡、抽搐、呼吸急促、持續嘔吐或肌躍型抽動等腸病毒重癥的前兆,務必盡快將孩子送醫急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