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朝作為當時世界上實力最為雄厚的國家之一,不僅國力強盛,在文學造詣上也達到了巔峰,被譽為「詩的盛世」。
李白、杜甫等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篇章,對唐詩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
但是有一個人,他只有兩首詩被流傳下來,其中一首甚至趕超了李白與杜甫,被稱為「孤篇蓋全唐」。
他究竟姓甚名誰?他的傳世之作為何有如此高的評價?
人們常用「千里馬常有,而伯樂不常有」來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抑郁之情。
人如此,許多事物亦是如此。
張若虛生活在唐朝,與賀知章,包融,張旭四人一同被稱為「吳中四士」。
他雖然有著別樣的才情,但是卻不如李白和杜甫那般有名氣。
史書中對他的記載寥寥無幾,只是記載他曾經擔任過兗州兵曹。
他享有「吳中四士」的美譽,想畢他應該創作過很多詩詞,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,他流傳下來的只有《春江花月夜》以及《代答閨夢還》。
《春江花月夜》原本是樂府吳聲歌曲名,為陳叔寶所做,後來隋煬帝也做過此曲。
但是經過張若虛的改編,已經是一首七言詩歌。
南陳末代皇帝陳叔寶即位時,正值隋朝開國之際。
他本想有所建樹,頒布了很多政令,但是也阻擋不住國家衰亡之勢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