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古典詩詞中,有一類詩叫一字至七字詩,是雜體詩的一種,最早起源于隋朝,它的字數從一字到七字依次增加,排列開來就像一座寶塔,所以俗稱寶塔詩。
這種詩從視覺上看,對仗工整,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,音律優美、節奏明快,但是由于創作難度高,所以寫得人并不多。
接下來就分享唐代著名的三位大詩人,劉禹錫、白居易和元稹,一人一首代表作,感受寶塔詩的獨特魅力。
水。
至清,盡美。
從一勺,至千里。
利人利物,時行時止。
道性凈皆然,交情淡如此。
君游金谷堤上,我在石渠署里。
兩心相憶似流波,潺湲日夜無窮已。
唐:劉禹錫《嘆水別白二十二》
二十二,指香山居士白居易,他在家中排行第二十二,故稱白二十二。
這首詩是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的,劉禹錫和白居易是暮年的一對好朋友,兩人相互扶持,相依相伴攜手度過晚年的時光。
劉禹錫用至清至美的水,來比喻兩人的關系,好比君子之交平淡如水,純凈如水。
盡管兩人所處的人生境遇不同,一個金谷堤上,一個石渠署里,但是我對你的思念,如水一樣綿綿不絕、日夜不息。
整首詩,語言樸實無華,情感真摯熱烈,劉禹錫用寶塔詩這樣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,表達對白居易的真摯思念。
詩。
綺美,瑰奇。
明月夜,落花時。
能助歡笑,亦傷別離。
調清金石怨,吟苦鬼神悲。
天下只應我愛,世間惟有君知。
自從都尉別蘇句,便到司空送白辭。
唐:白居易《一字至七字詩》
詩,它有時旖旎,有時瑰麗,不管是清風明月夜,還是傷懷落花時,它都是人們心中最真摯的情感表達方式。
它可以讓人歡笑,也可以觸動人內心的離別之傷,可以化金石之怨,也可以訴鬼神之悲。
詩到底有多好呢?縱然我心胸寬廣,可以包容宇宙萬象,但是只有詩,最懂我也最知我心!
曾經漢朝的李陵與蘇武賦詩送別,如今官拜司空的裴度亦寫詩為我送別!
白居易用這首寶塔詩,表達對詩的無限喜愛之情,從古至今,詩歌的魅力與力量無窮無盡,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,應用非常廣泛。
天下只應我愛,世間惟有君知。一顆心沉醉于詩中,不能自拔!
當然,這個君,我認為也可以理解為元稹,世間最懂白居易的,除了詩,還有元稹這個好朋友。
茶。
香葉,嫩芽。
慕詩客,愛僧家。
碾雕白玉,羅織紅紗。
銚煎黃蕊色,碗轉麹塵花。
夜后邀陪明月,晨前命對朝霞。
洗盡古今人不倦,將知醉后豈堪夸。
唐:元稹《一字至七字詩·茶》
碾雕白玉:茶碾是白玉雕成的。羅織紅紗:茶篩用紅紗所制。
銚:是一種煎茶器具。曲塵花:指茶湯上面的浮沫。麴,念qū,同曲。
元稹這首寶塔詩,前后表達了三層意思,首先是人們對茶的喜愛,不管是文人雅士,還是僧人道士,都對茶心馳神往。
然后,介紹茶的制作工藝,先用白玉雕刻的茶碾把茶葉碾碎,再用紅紗制成的茶篩把茶葉篩好。
煎煮的時候,要注意茶的色澤,煎煮成花瓣的黃蕊色時為最佳,然后用碗把茶盛出來,過濾掉上面一層浮沫。
最后,寫茶的飲用時間和好處,可以晚上對飲明月,也可以清晨對飲朝霞,于一盞清茶中細品人間滋味, 淡看歲月流轉。
茶可以洗盡一身疲憊,助人神清氣爽,特別是在醉酒之后,還有醒酒的功效,總之茶的好處多多,讓詩人情有獨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