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很流行一句話,宇宙的盡頭是編制。
工作許多年后,終于明白,還是體制內最好。
陶淵明卻不這樣認為。
東晉末年,陶淵明在彭澤當縣令。
有一天,郡里派了一個督郵來視察工作。
那督郵傲慢又粗俗,陶淵明實在不喜歡,可這一次,他來了,指明要陶淵明來接待。
小吏趕忙報告給陶淵明。陶淵明一聽就倒胃口,又沒有辦法,只能去拜見,剛想走。
小吏說道:你應該束上帶子,穿上正裝去拜見。
一想到督郵那傲慢的嘴臉,還要向他卑躬屈膝,陶淵明實在忍不了,說: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,拳拳事鄉里小人邪!
當下就把做官的印綬還給彭澤縣,辭官不干了。
一千多年來,人們一直贊嘆陶淵明「不為五斗米折腰」的氣節。
只是不想應付難纏的上司,就辭掉體制內的工作,陶淵明真是有個性。
事實上,在陶淵明出生的五十多年前,還有一個更任性的人。
秋風起,他想念家鄉的美食,于是,毅然決然地辭官而去,回家享受美食去了。
真是史上最任性的人了,他還寫下一首秋日思鄉的名作。
詩名《思吳江歌》。
秋風起兮木葉飛,吳江水兮鱸正肥。
三千里兮家未歸,恨難禁兮仰天悲。
這個任性的人,叫張翰,西晉人。
他在洛陽做官,秋天來了,秋風起時,落葉飛揚,張翰想到,家鄉吳江的水里,鱸魚正肥。
可是,隔著三千里,回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古時,沒有區間車,沒有飛機,從洛陽到蘇州,坐馬車也要走上幾個月。
張翰無奈,他仰天長嘆,悲傷難以自抑。
最后,實在無法消解對故鄉美食的想念,他直接辭官回了家。
編制說扔就扔,真是任性。
事實真是如此嗎?
《晉書·張翰傳》里卻是這樣說的。
張翰才華卓越,性格放蕩不羈。
時值西晉,齊王司馬囧征召他為大司馬東曹掾。
公元291年,為了反對皇后賈南風的干政弄權,西晉皇室爆發了「八王之亂」。
三個月內,兩個大臣被除,兩個藩王喪命。
司馬倫、司馬冏、司馬乂相繼獨攬大權。
一直以來,司馬冏都很欣賞他,張翰感覺危機正在逼近。
這是一場亂戰,誰卷進去誰倒霉。
張翰有一個同鄉,叫顧榮。
有一天,張翰向他說了心里話: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