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夏秋冬,冬季最是蕭索凄冷。晝長夜短,萬物冬藏,天寒地凍,風雪滿天,雖則氣象殊異,但漫長的夜和極度的冷,總讓人易生無端的孤單之感。對漂泊異鄉的游子而言,寒冷詩人更加孤寂,更想念熱鬧溫暖的歡聚。
唐詩中冬季的詩,除寫景之作外,大多都是抒發冬季孤獨之情的詩作。如白居易的「想得家中夜深坐,還應說著遠行人」、劉長卿的「柴門聞犬吠,風雪夜歸人」、崔涂的「亂山殘雪夜,孤獨異鄉人」、戴叔倫的「一年將盡夜,萬里未歸人」等等莫不如是。
今天向大家推薦的便是冬夜里最孤獨的兩首小詩,一首溫馨熱烈,另一首卻冷寂凄涼。且來一一欣賞:
唐·白居易
綠蟻新醅酒,
紅泥小火爐。
晚來天欲雪,
能飲一杯無?
白居易這首《問劉十九》可謂冬夜詩中經典之作,此詩僅僅20個字,沒有華麗的辭藻,也沒有深遠的寄托,寥寥20字間只有溫馨的情調和深厚的情誼,將寒冷孤寂的冬夜寫的溫暖如春。
此詩前兩句通過兩個意象營造出一派樸素溫馨的畫面「綠蟻新醅酒,紅泥小火爐」。新酒、火爐,詩人圍爐而坐,溫酒以待,酒香仿佛撲面而來,爐火通紅增添溫暖的情調。
前兩句出語樸素卻極具畫面感,后兩句「晚來天欲雪,能飲一杯無?」筆鋒一轉,描繪出冬夜里風寒雪飛、暮色蒼茫的畫面,寒風瑟瑟,大雪飄飄,字里行間透出徹骨的寒冷孤獨,然而越是寒冷孤寂,越襯托出前兩句的溫暖如春。一句「能飲一杯無?」以問句結尾,輕言細語,仿佛噓寒問暖,貼心無比,凸顯出友情的深厚和珍貴。如此神來之筆,空靈搖曳,如余音裊裊,留下令人遐想的空間,有不盡的詩意韻味。
白居易這首詩,于冬夜寒冷孤獨之時寫就,不加雕飾信手拈來,卻情調溫馨,語淺情深,充滿著生活氣息,讀來使人身心俱醉,忘卻冬夜的寒冷與孤寂。
相比之下,晚唐詩人韋莊的這首《冬夜》就凄涼至極:
唐·韋莊
睡覺寒爐酒半消,
客情鄉夢兩遙遙。
無人為我磨心劍,
割斷愁腸一寸苗。
韋莊出身官宦世家,但到他這一代時已家道中落,父親早喪,自幼孤貧,一心想通過讀書科舉振興門楣。然而晚唐政治黑暗,科舉之路坎坷無比,韋莊直到60歲才考中進士。中第后奉旨入蜀為官,唐亡后便留身在前蜀國。此詩正是韋莊身在異鄉時所作,冬夜的凄涼冷寂,身世的浮沉悲情,在此詩中體現地一覽無余。
同樣是孤獨的冬季之夜,白居易筆下是「綠蟻新醅酒,紅泥小火爐」的溫馨,而韋莊卻道出「睡覺寒爐酒半消」,一者新酒火爐,一者「寒爐酒冷」;白居易問好友「能飲一杯無」,韋莊卻是「客情鄉夢兩遙遙」,一個于孤獨中呼朋喚友,一個卻在孤獨中入夢思鄉。
二者相印讀來,截然不同的風味。
結尾兩句「無人為我磨心劍,割斷愁腸一寸苗」直抒情感,凄涼之情透筆而出。詩人期待有人能為自己磨一把心劍,不求此劍可以割去愁腸,但求能割去一點抽芽,聊以減愁。然而小小心愿,亦不可得。寒爐冷酒、愁腸百結,韋莊的冬夜孤寂凄涼至極,令人不忍卒讀。如此冬夜,真凄清入骨。
兩首小詩一一讀來,同樣是孤獨的冬夜,一個溫暖如春,語淺情深,一個卻孤寂凄涼,凄清入骨。相比之下,哪一首更符合你的心情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