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831年7月27日,五十三歲的元稹暴病,一日后在鎮署去世。他死后被追贈尚書右仆射。白居易為其撰寫了墓志。832年,白居易為元稹撰寫墓志銘,白居易將元家給的潤筆費六七十萬錢,都布施給洛陽香山寺。
佛音裊裊,祝福無限。篤信佛教的白居易,以自己的方式,紀念至交好友元稹。白居易一直秉承達則兼濟天下,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哲學。因此,晚年的白居易,生活閑適。他和劉禹錫寫詩唱和,還在洛陽履道里第舉行「七老會」。
元稹去世后,傷心的白居易,感慨于老朋友相繼去世,寫了兩首七絕寄給劉禹錫。一片真情,流露于字里行間:并失鹓鸞侶,空留麋鹿身。只應嵩洛下,長作獨游人。長夜君先去,殘年我幾何。秋風滿衫淚,泉下故人多。
劉禹錫性格剛毅,有豪猛之氣,他的詩,一如他的為人,簡潔明快,飄逸爽朗。他的詩文,無論長短,自有一股豪爽之氣。他提出的觀點,甚為超前:「天之所能者,生萬物也;人之所能者,治萬物也。」
劉禹錫以為,整個自然萬物皆有形,天地之內不存在無形的東西。他認為,「空」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形態,「空」不能超越物質形體而獨立存在。可謂中國古代唯物主義自然觀的重大發展。此外,他認為萬物的生長和發展,是自然過程,動植物和人類,是天地陰陽之氣交互作用產生的。
劉禹錫的詩,自有一種哲人的睿智,詩人的真摯,真情滲透其中,富含哲理。樂觀如他,即便在謫居的年月里,依然保持斗士的靈魂,不屈的內心。他寫的這首懷念元稹的詩,與白居易的風格迥然不同。
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
劉禹錫 唐代
吟君嘆逝雙絕句,使我傷懷奏短歌。
世上空驚故人少,集中惟覺祭文多。
芳林新葉催陳葉,流水前波讓后波。
萬古到今同此恨,聞琴淚盡欲如何。
首聯兩句開門見山,寫出寫此詩的由來。「吟君嘆逝雙絕句,使我傷懷奏短歌」。吟誦完白居易寄來的兩首絕句,哀悼亡友,情真意切,催人淚下,萬分感慨寫下這首短歌。微之即元稹,去世時任武昌軍節度使一職;敦詩即崔群,官至吏部尚書;晦叔即崔玄亮,官終虢州刺史。三人均為白居易和劉禹錫的老友。
頷聯寫出對于好友故去的傷痛和無奈,「世上空驚故人少,集中惟覺祭文多」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