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古以來文無第一,具體到詩歌,恐怕任何一個詩人,既不能也不敢妄稱第一,即便他是李白。
那就嚴謹些,稱呼李白為「第一流的詩人」,這下就沒有異議了吧。
李白有大才,據傳說,他曾經夢到筆頭上長出花來,從此之后,李白的才華愈加橫溢。
花朵猶有凋謝之時,詩歌的創作,卻是隨著經歷的豐富,筆觸越來越老練。李白游歷江湖一輩子,他的詩歌,漸漸地臻于化境。
晚年的李白,寫出過一首詩,那首詩寫得太邪乎、太過口語化,尤其是讀完前幾句,甚至給人匪夷所思的感覺。
詩歌里犯了太多忌諱,句式參差不齊,節奏雜亂無章,古人將這種語言稱作「披頭散發」,李白寫得「披頭散發」,讀者讀著也就「摸不著頭腦」。
野性之詩
這首詩歌名曰《遠別離》,是一首樂府詩。坦率地說,與其稱其為詩,不如稱呼為散文。畢竟,李白寫得太過隨意,甚至打破了詩歌的節奏。前面幾句是這樣說的:
遠別離,古有皇英之二女,
乃在洞庭之南,瀟湘之浦。
古代的詩歌,往往有嚴格的字數限制,正所謂「寸土寸金」。唐末文人說過一句話:「五言如四十個賢人,著一個屠酤不得。」這句話的意思是說,五言律詩由四十個字組成,四十個字如同四十個賢人,中間不能有一個宰牲賣酒之輩(意為濫竽充數的字眼)。
文人說的雖是五言律詩,但凡古代的詩詞,應該都遵循此理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