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困苦的貧寒生活,你是會徹底地放飛自我,聽天由命,還是會即使鑿壁偷光也要奮發向上的改變自己的命運,古代對文人最好的時代宋朝,那些文人會讓你明白什麼靠自己改變命運,什麼是文能提筆安天下,武能上馬定乾坤,什麼是憂國憂民的崇高理想,在宋朝的整個歷史里面,范仲淹的一生不愧那「文正」之名。
范仲淹為官
世人說起西北,都知道那是「可憐無定河邊骨,猶是春閨夢里人」的苦寒之地,說起南方都是「秋水共長天一色,落霞與孤鶩齊飛」的宜人居住的地方,然而在范仲淹的手里,每一個地方,都是他書寫自己理想的完美畫布。
范仲淹的親生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,貧苦無依的母親于是改嫁他人,後來范仲淹得知了自己的身世,于是去往應天求學,
寒門的讀書人,不過治學四年,就參加科舉考中了進士,開啟了他「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」的為官生涯。
范仲淹為人敢于直諫,做官時勤勉于事,在蘇州任職的時候,興辦學校,廣修水利,造福一方的百姓,後來權知開封府,整頓京城吏治,人們說「朝廷無憂有范君,京師無事有希文」,可見范仲淹作為文官真的算是鞠躬盡瘁了。
後來還去西北地區戍邊,改革軍隊的舊制,高筑城墻,多次挫敗西夏進攻的軍事行動,還提拔了像狄青這樣的軍事將領,在他的政策應對之下,使得西夏向北宋稱臣,後來還主持過有名的慶歷新政,革新吏治,范仲淹真的算是一個文武全才了。
賢者之詩
范仲淹是一個安邦定國的賢才,同時也是仁宗朝不可多得的文學大家,以至于大家在看宋仁宗朝的歷史時,都說那是行走的「語文課本」,獨樹一幟的仁君和能力斐然的文豪,開創了一個時代。
范仲淹在戍邊的時候,已經經歷了幾起幾落的宦海浮沉,內心包藏著匡君輔國的良策,卻無法和時代相抗衡,面對滿目的蒼涼,寫下了這首讓人酒入愁腸的思鄉之詞,滿懷南歸的意愿。
「碧云天,黃葉地。秋色連波,波上寒煙翠。山映斜陽天接水,芳草無情,更在斜陽外」,身處這方天地之間,看著那萬里白云的藍天下,是無限的黃土高原,這江山無限秀麗,正是大丈夫建功立業的好地方,但是自己已經是知天命的歲數,內心是無限的想念家鄉的情感。
「黯鄉魂,追旅思。夜夜除非,好夢留人睡。明月樓高休獨倚,酒入愁腸,化作相思淚」,一個大男人無限地感傷自己的處境,這里自古以來就是邊塞苦寒之地,那相思的淚水只能在自己的肚子里面落下,正好和「猶是春閨夢里人」做了遙相呼應的情感交流。
范仲淹西北戍邊的時候,已經是五十歲的中老年人了,想著為國盡忠,內心卻也非常地想念自己的家人,雖然做著為國為民的大事情,一身正氣的文正公,內心的相思之情也是如此消魂,引得多少人聲淚俱下啊!
結語
范仲淹作為有宋一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,切實地將自己的所學付諸了行動,不僅是個安邦定國的宰輔之臣,也是個蜚聲歷史的文人騷客,他的一生正氣凜然,才有那「文正」之名,五十歲的時候,許多人已經開始享福了,范仲淹還在主持著西北的軍事,衛國戍邊,寫出這樣的思鄉之詞,真的是讓人動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