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仙李白雖然在詩歌領域成就了浪漫主義的巔峰,但在政治上卻是一事無成。李白一生有過兩次政治經歷,第一次是經賀知章舉薦,被唐玄宗奉為供奉翰林,貴妃磨墨、力士脫靴,恩寵之盛可謂一時無兩,但很快就因讒言詆毀而被賜金放還。第二次便是安史之亂后追隨永王李璘,然而永王擁兵謀反失敗,李白也受到牽連流放夜郎。
前后兩次仕途經歷都很短,李白也沒有做出什麼功績,空有斗酒詩百篇的才華,卻是滿腹經綸無用武之地。也正因此,李白曾多次遭人嘲笑。比如他游歷山東時與第三任妻子相遇結婚,便在山東定居了數年,因賜金放還且為人性情狂放而被當地的「魯儒」嘲笑。李白氣憤不過,便寫下了一首詩反擊,通篇不帶一個臟字,卻堪稱罵人的經典之作。
且來欣賞李白的這首罵人名作《嘲魯儒》:
唐·李白
魯叟談五經,白髮死章句。
問以經濟策,茫如墜煙霧。
足著遠游履,首戴方山巾。
緩步從直道,未行先起塵。
秦家丞相府,不重褒衣人。
君非叔孫通,與我本殊倫。
時事且未達,歸耕汶水濱。
所謂「魯儒」指的是孔圣之鄉魯地的儒生。早在漢代,魯儒就已成為一個標簽名詞。當時儒家學派分為魯儒和齊儒。兩派雖同為儒家學說,但側重不同,魯儒重學崇古,齊儒則經世趨時。前人有評語閱:魯學好古而齊學趨時,魯學重章句而齊學重世用!意思是魯儒尊崇古人古法,默守陳規,喜歡摘讀五經章句釋義;而齊儒則學而善用,一身所學能經世致用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