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,涌現出許許多多精彩的詩篇,從《詩經》楚辭,到漢賦唐詩,詩的形態一直在推陳出新,詩的修辭方法也是多種多樣,從比擬,夸張,反問,到頂針,通感,雙關等。
而其中,有一種詩,格外的奇特,他就是回體詩,而回體詩中最為著名與經典的當屬李禺的《兩相思》
李禺是宋朝人,具體是哪里的人已是不可考,但他的基本信息,可以從他寫的詩作中窺探一二。
《兩相思》是一首表達思念的回文詩,從前往后讀,是丈夫遠離家鄉,思念妻兒,從后往前讀,是丈夫遠離家鄉后,妻兒思念丈夫。
枯眼望遙山隔水,往來曾見幾心知?壺空怕酌一杯酒,筆下難成和韻詩。途路阻人離別久,訊音無雁寄回遲。孤燈夜守長寥寂,夫憶妻兮父憶兒。
這應當是丈夫為尋求仕途,遠離家鄉妻兒,在夜半空寂之時,望著搖曳的豆點燈火,看著窗外獨掛的明月,思念之情油然而生。
詩歌全篇用情至真至切,全篇為曾寫情,卻處處有情。
古人用詞精簡,善用字詞,常以詩寄情。
蘇軾就曾在《水調歌頭·明月幾時有》這首詞的開頭標注道:丙辰中秋,歡飲達旦,大醉,作此篇,兼懷子由。
且在詩中以月寄情,表達情感,最令人嘖嘖稱道的,便是「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」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