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軾最敬重的男人是誰?
那一定是歐陽修吧。
某一年,蘇軾路過揚州,來到歐陽修曾居住過的平山堂,百感交集,寫下一首詞,結尾13字成哲理名句。
詩名《西江月·平山堂》:
三過平山堂下,半生彈指聲中。
十年不見老仙翁,壁上龍蛇飛動。
欲吊文章太守,仍歌楊柳春風。
休言萬事轉頭空,未轉頭時皆夢。
蘇軾與歐陽修的緣分還要追蹤到蘇軾少年時。
嘉祐元年,蘇洵帶著兒子蘇軾蘇轍進京參加科舉考試。
彼時的歐陽修是文壇大佬,在文壇和官場都聲名響亮。
嘉祐二年的科舉考試,主考官正是歐陽修。
蘇軾考試中寫下策論《刑賞忠厚之至論》,歐陽修拍案叫絕,他誤認為是佳作出自徒弟曾鞏之手,將其列為第二。
放榜之后,蘇軾帶著詩文前來拜見,歐陽修恍然大悟。
讀了蘇軾的詩文,歐陽修說:讀軾書,不覺汗出,快哉快哉!老夫當避路,放他出一頭地也。(《與梅圣俞書》)
當時,蘇軾19歲,初出茅廬的小伙子得到文壇大佬的獎掖,蘇軾名滿京城。
要知道,歐陽修是當時的文壇盟主,一字之褒,一字之貶,都關乎一個人的榮辱成敗。
不到20歲的蘇軾,得到歐陽修的激賞,何其幸運。
蘇軾步入仕途,在各地為官,卻從未忘記歐陽修。
1048年,歐陽修任揚州知州,在揚州西北的大明寺旁的山峰上,修建了一座平山堂。
登高遠眺,可見江南數百里的風景。
「獨平山堂,占勝蜀岡,江南諸山,一目千里。」
每到夏日,歐陽修就會和朋友們飲酒、賞景、作詩,而后,平山堂成為揚州勝地。
在堂前,歐陽修還親自種下柳樹,人稱「歐公柳」。
蘇軾曾兩次到過平山堂。
1072年,歐陽修去世了,從此,對恩師的懷念只能埋藏在心里。
歐陽修走了,蘇軾還在人間,嘗遍人生悲歡。
1084年,經歷了「烏台詩案」的蘇軾,在黃州謫居四年后,被調到汝州。
這是一個好信號,汝州條件比黃州好,且離京城近,也許,他就是要迎來人生的春天了。
在路程中,蘇軾經過揚州,他來到歐陽修修筑的平山堂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