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00多年前,北京,一個中年人站在一座高台上。
他眺望四周,仰視蒼穹,回想起了此地昔日的繁華,又憶起了自己多年來的漂泊,凄涼、孤獨感瞬間涌起。
他慨然嘆息,吟出一首詩:
前不見古人,后不見來者。
念天地之悠悠,獨愴然而涕下。
他叫陳子昂。
有人說,這是一首最孤獨的詩,天地廣闊,無人懂自己,人生路上,自己踽踽獨行。
「富二代」也會孤獨嗎?還真會。
公元659年,陳子昂出生于四川一個富庶之家,妥妥的富二代。
和李白很像,陳子昂不讀書,只練武,想要仗劍走天涯,每天「馳俠使氣,年至十七八未知書」,可謂名副其實的「中二少年」。
轉折發生在十八歲,賭博之余,陳子昂到學堂轉了一圈,突然開竅了,愛上了學習。
于是,陳子昂把自己關了起來,開始讀書,只用了三年,就把別人十幾年讀的書都讀完了,就問你氣人不氣人。
好男兒,志向遠大,當以天下為己任。陳子昂成長了,不再是那個紈绔少年。
陳子昂來到長安,進入國子監,又讀了三年。
他是個少見的天才,在覺得已經功成名就之時,卻得到了落榜的消息。
有人告訴他一個秘笈:考官還要看名氣的,名氣響亮的人,錄取機會更大。
陳子昂苦思冥想出名的方法。
走在長安街頭,有人在叫賣一張胡琴,要價百萬,概不還價。
圍觀的人越來越多,不乏富貴的、懂琴的人,卻都看不出其中的門道。
陳子昂卻走上前去,對著圍觀的人群說:這把琴,我買了。
一百萬,陳子昂毫不猶豫地付了錢。
圍觀的人問陳子昂:你懂這琴。
陳子昂自信地說:當然懂。
圍觀的人興致來了,說:讓我們也聽聽這琴音唄。
陳子昂賣起了關子:明天大家都到宣陽里來,我親自奏琴給大家聽。
長安人的胃口被吊了起來,第二天,宣陽里聚集了好奇的人群,要聽一聽這胡琴的魅力。
陳子昂帶著琴來了,擺好酒食,吃完飯,對著琴說:
「蜀人陳子昂,有文百軸,馳走京榖,碌碌塵土,不為人知,此樂賤工之役,豈宜留心?」
這是一個自我介紹:
我叫陳子昂,來自四川,有百卷書文,走在京城里,卻無人知曉,這樂工之物,我怎會留心呢?
說罷,他便摔碎了琴,然后開始現場散發自己的原創詩文。
這樣的炒作讓他即刻成為了長安的熱點人物。
幾天后,科舉開考,陳子昂果然金榜題名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