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詞壓江南,文蓋塞北」的李清照,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了不得的人物,她的詞獨樹一幟,自成一家,有著婉約「詞宗」的稱號,更有著「千古第一才女」的美譽。
這樣一個大才女,早年和晚年的詞風有著截然不同的變化,造成這個變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「靖康之恥」。
宋朝在靖康之難前一直都是讀書人的天堂,而李清照就出生在一個讀書世家。
她的父親李格非是科舉出身,不僅官位不低,還是蘇軾弟子;母親王氏是知書達理之人;李清照和夫婿趙明誠更是伉儷情深,情投意合。
她日子過得簡單又滿足,這就體現在他筆下的詞清新、悠閑、質樸,還有就是表達夫妻間離別相思之情。
「靖康之難」所帶來的是家國淪喪,李清照不得不拖家帶口的南下逃難,這期間丈夫趙明誠病故,自己也疾病纏身,再加上朝廷不思進取,所以李清照所作詞多為凄涼、低沉之音,字里行間到處彌漫著哀愁與孤獨之風。
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品讀一首李清照晚年經典之作,去感受她彼時內心無法排解的愁苦。
風住塵香花已盡,日晚倦梳頭。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語淚先流。
聞說雙溪春尚好,也擬泛輕舟。只恐雙溪舴艋舟,載不動許多愁。
李清照《武陵春》
…
這首詞創作于宋高宗紹興五年(1135),天命之年的李清照已經南渡逃難十多年了。數十年來,她身體和內心都深受折磨,先是遠離故土,流亡異鄉,再是途中丈夫的離世,并且曾同丈夫一起收集的金石字畫也消失殆盡,她一度將歸黃泉,連棺材都準備了,但還是靠著堅強信念的撐下來了,卻被不法之人盯著了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