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是傷心離別時。這世間,不是所有的離別都有歸期。有時候,一個轉身,便是永別。
公元976年,南唐后主李煜,讀完最后一首詩,脫去象征權利與尊貴的皇袍,肉袒出城,雙手捧著降書,自此,南唐滅亡。5000多名南唐士兵放下武器,早也沒有抵抗,接受了亡國的命運。李煜被俘后,跟隨宋軍北上,在汴京度過艱難的歲月。
李煜的這首破陣子,是他與南唐的永別之作,寫于被俘之后。其實,李煜本無意當這個皇帝,奈何命運安排,不得已坐在這個位子上,在心驚膽戰中度過了三十八年。當時,南唐的臣子們日夜憂心,因為,大家時刻擔心南唐會被宋軍打敗。徐鍇臨終前最大的欣慰,竟然是自己終于不用做亡國俘虜,可以含笑九泉了。
被俘之后的李煜,詞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,內容越發深沉,情感更為真摯,后人稱其為詞帝。他也許不是一個出色的君王,卻是一個優秀的詞人、音樂家。
李煜
李煜的詞,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,寫得生動真切,感人肺腑。他失去了三千里河山,失去了南唐的子民,失去了魂牽夢縈的家園。多少次午夜夢回,他都會回到當初的宮殿,坐在至高無上的龍椅上,群臣跪成一排,聽候命令-----可惜,這只是夢境。每次他從夢中醒來,唯有對著窗外的明月,無聲嘆息。
李煜筆下的每一句詩,都能引起大家的共鳴。小樓昨夜又東風,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,傷感無奈;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間,惋惜惆悵;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,是發自內心的感嘆;離恨恰如春草,更行更遠還生,是手足情深、難以割舍的思念,是對去國不歸的弟弟,日思夜盼的牽掛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