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。四季之中,以秋季最為清爽,所謂秋高氣爽,晴空一鶴。即便是到了夜間賞月,也比其他季節所見的月亮更大更圓更亮,因而才有「春有百花秋有月」的說法。
唐詩宋詞中描寫秋月的名篇佳句數不勝數,如白居易的「露似真珠月似弓」、老杜的「露從今夜白,月是故鄉明」、李白的「峨眉山月半輪秋」、蘇東坡的「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」、姜夔的「淮南皓月冷千山」等等,無一不是膾炙人口的詠月名句。
也有一些詠月詩,比較冷門且鮮為人知,但讀來卻極為驚艷。比如宋代這首有爭議的詠月詩,冷門而驚艷,無一字寫月,卻處處是月:
南宋·朱熹
清溪流過碧山頭,空水澄鮮一色秋。
隔斷紅塵三十里,白云紅葉兩悠悠。
關于這首《秋月》的作者,有兩種說法,一種說法是北宋的哲學家、詩人程顥,而另一種說法則認為此詩為南宋哲學家、詩人朱熹所作,至今都爭議不休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