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輕時籍籍無名,還沒有闖出名聲,很容易被別人看輕,這樣的情況可能發生在每個人身上,甚至連大名鼎鼎的「詩仙」李白也遭遇過。
24歲這年,胸懷四方之志的李白,吟著「莫怪無心戀清境,已將書劍許明時」的詩句,「仗劍去國,辭親遠游」,踏上了他艱難而又悲壯的報國之路。
游覽到渝州(今重慶)時,他拜訪了當時的渝州刺史李邕(yōng)。
李白這個人,為人豪放,不拘禮俗,與李邕言談時放言高論,縱談王霸。但李邕這個人,《舊唐書·李邕傳》中說他「頗自衿」,也就是自負好名,對待后生頗為驕矜。
這次的見面很不愉快,因為李邕對李白的態度感到不悅,對他多有訓誡,于是李白大手一揮,作了一首《上李邕》,上書給他,以回應李邕的不滿,證明自己的抱負。詩云:
大鵬一日同風起,扶搖直上九萬里。
假令風歇時下來,猶能簸卻滄溟水。
世人見我恒殊調,聞余大言皆冷笑。
宣父猶能畏后生,丈夫未可輕年少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