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國有很多了不起的大詩人——詩仙李白,詩圣杜甫等,還有一個人更受歡迎,這個人就是白居易。他的詩平易流暢,通俗易懂,不以絢爛的技巧和激昂的情感取勝,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他筆下最巔峰、最經典的一首詩——《長恨歌》。
如果沒有白居易的《長恨歌》,人們對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,會是另一種看法嗎?
畢竟,楊貴妃曾是壽王妃,是李隆基的兒媳婦,他們之間存在著事實上的[亂.倫]關系。唐帝國的由盛轉衰,他們也脫不了干系。而且,在後來的故事中,楊貴妃還曾與安祿山偷情,對唐玄宗不忠。
可是在《長恨歌》中,這一切最終都被無視,詩人用最優美的語言,歌頌了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,對他們的悲劇給予了無限的同情。
白居易作品中的楊玉環一位長在閨閣中的美女,受到帝王的賞識與寵愛,詩歌中曾描寫「后宮佳麗三千人,三千寵愛在一身。」
楊貴妃作為美的載體,但無法擺脫「紅顏誤國」的命運。
這一命運的使然,也導致了她與李隆基的愛情悲劇。
避開史實,從藝術世界詩歌的角度進行分析,楊玉環的「長恨」原因來源于對愛情的專一。
楊玉環與李隆基的愛情跨越生死,只有生時經歷刻骨銘心的愛情才會有死后夢回縈繞的思念。
白居易寫楊玉環的眼淚,也寫得委婉含蓄,令人心生憐惜,「玉容寂寞淚闌干,梨花一枝春帶雨。」
世人也為如此的美人遭遇如此的變故而惋惜。
楊玉環本可以伴在帝王身邊,享受榮華富貴,卻因突如其來的政治變故,讓她成為了這場政治角逐的「犧牲品」。
唐玄宗對于楊玉環的死也變得郁郁寡歡,祈求夢里相見。夢中的楊玉環形象帶有仙境色彩。
但生死的離別最終為愛的人恪守著千古流傳的誓言,「在天愿作比翼鳥,在地愿為連理枝。
天長地久有時盡,此恨綿綿無絕期。」
這種遺憾沒有盡頭,隨著楊玉環的離去也將成為千古遺憾。
《長恨歌》實在寫得太凄美了,同類題材中秒殺李白杜甫,感天動地,曲盡情致。
《長恨歌》是白居易面對人生兩個最重要的問題——事業與愛情產生矛盾之際無法抉擇,感到迷茫、困惑的產物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