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國文壇,唐朝絕對是一個星光璀璨,大咖云集,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詩歌繁榮時代。
從初唐的駱賓王、王勃、盧照鄰;到盛唐的李白、杜甫、高適;再到中唐的柳宗元、白居易、韓愈;至晚唐的李商隱、溫庭筠、杜牧,他們都是文壇巨匠,詩歌大家,更是大咖中的代表。
他們的思想智慧,文學成就千百年來,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,激勵著他們既溫文爾雅,又具雷霆萬鈞的性格,并將萬代傳承。
今天我們走進盛唐,去了解一位著名的詩人,他同李白、杜甫、何景明、李夢陽被譽為「五賢人」,為了紀念他們,后人在開封專門為他們設立了五賢祠。他就是與岑參、王昌齡、王之渙合稱「邊塞四詩人」的高適。
提到高適,我們就會想到那句「借問梅花何處落,風吹一夜滿關山」的美妙闊遠和荒涼。他是今河北景縣人,唐代著名邊塞詩人,官至刑部侍郎、渤海縣候,世稱高常侍。他的詩筆力雄健,氣勢奔放,具有奮發進取、蓬勃向上的特質。
玄宗天寶六年,公元747年春天,禮部尚書房琯被貶出朝廷,他的門客董庭蘭(因為在家排行第一,故稱董大)也離開了長安。董庭蘭是當時著名的琴師,有詩為證,贊曰:
七條弦上五音寒,此藝知音自古難。
唯有河南房次律,始終憐得董庭蘭。
由此可見董庭蘭撫琴技藝的高超。而在這一年的冬天,高適也很不得志,四處浪游,恰逢此時與董庭蘭相識于雎陽(今河南商丘縣南),因為同是天涯淪落人,所以兩人一見如故,相談甚歡,并在分別時,高適寫下了這首《別董大》,以示激勵朋友,寄予信心和力量,而末尾兩句更是質樸、豪爽,大妙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