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漢成帝時,班婕妤是后宮最受寵的女子。
她美貌有才華,還很識大體。
漢成帝寵愛她,命人制作了一個很大的輦車,邀班婕妤同坐出游。
班婕妤拒絕了,她說:圣賢之君主,身邊坐的都是名臣,只有亡國的君主,身邊坐的才是寵妃。
太有道理了,漢成帝也贊嘆。
後來,趙飛燕趙合德姐妹進宮,班婕妤失寵了。
見不到皇帝的班婕妤,只能在幽深的夜里,寄托思念。
有感于班婕妤的故事,南朝齊代的謝脁寫下一首《玉階怨》:
夕殿下珠簾,流螢飛復息。長夜縫羅衣,思君此何極。
謝脁去世200多年后,一位叫李白的詩人,有感于宮中哀怨的女子,也寫下一首《玉階怨》,全詩沒有一個怨字,卻句句是怨,成《唐詩三百首》中的名篇。
玉階怨
玉階生白露,夜久侵羅襪。
卻下水晶簾,玲瓏望秋月。
這也許是李白最清新潔凈的一首小詩吧。
玉階、白露、水晶、秋月,俱是澄凈清明的意象,讀來,只覺無比純凈。
純凈清明的環境下,是一個悲傷的故事。
玉階生白露,夜久侵羅襪。
故事的發生地,是在宮殿里。
玉石徹成的台階上,一個女子站在上面。
玉砌的台階,真是華貴,可玉是涼的,女子的心也漸漸涼了。
夜色之下,天氣轉涼,空中的水汽下沉,遇到清冷的玉階,形成細小水珠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