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魚吃小魚,小魚吃蝦米,世間最尋常的現象便是大自然的食物鏈——弱肉強食。人類社會亦是如此,雖然文明在進步,但弱肉強食的法則卻從未改變,人與人的矛盾、族與族的紛爭、國與國的爭戰,從人類有歷史以來,極端的暴力爭端從未終止過。
凡有生物的地方就有弱肉強食的食物鏈,凡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。有人就有利益,有利益就有矛盾沖突,有矛盾就有紛爭。不論古代還是現代,不管是個人之間,還是組織團體、民族國家,有形的、無形的紛爭一直存在,只不過是隨著時代的變化,紛爭形式也在變化而已。
于是悲天憫人的賢者圣人們就提出了一個問題:如何徹底解決紛爭?這個問題儒家想過,佛家想過,道家也曾想過,甚至還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。但直到如今,這個問題依然難以徹底解決。
今天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,便是對這個問題的思考。且來欣賞詩圣杜甫的這首奇詩——《縛雞行》:
唐·杜甫
小奴縛雞向市賣,雞被縛急相喧爭。
家中厭雞食蟲蟻,不知雞賣還遭烹。
蟲雞于人何厚薄,我斥奴人解其縛。
雞蟲得失無了時,注目寒江倚山閣。
眾所周知,杜甫是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,其詩無論是什麼題材,都飽含憂國憂民之情,因而被稱為「詩史」。這首《縛雞行》是一首七言古體詩,不論體裁還是題材,在杜甫的詩集中都比較奇特,堪稱是一首千古奇詩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