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軾之于宋詞,就像是李白之于唐詩一般,是最具代表性、永遠無法忽視的人物。這樣的大文豪,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文學領域的瑰寶。蘇軾博學多才,詩詞書畫幾乎無一不通;自古川蜀多佛道,是以出生四川的蘇軾在釋道儒等哲思學派方面也是非常精通;是豁達豪邁的樂天派,也是酷愛生活、喜歡美食,是出了名的性情中人,東坡肉等美食也是流傳至今;雖然仕途比較不如人意,然而頗為坎坷的一生也是極富傳奇性,有許多家喻戶曉的軼聞故事。這樣才華橫溢、可愛又充滿煙火氣的人物怎能不令人喜愛?
有道是「洞房花燭夜,金榜題名時」,這兩個事件,可以說是古人眼里最為重要的事件。
猶如兩個標尺,記錄著人生當中最為快意的時刻。由此為主題,也是自古文人墨客頗多著墨之處。相傳,宋仁宗至和元年(公元1054年),18歲的蘇軾迎娶父親老友王方家的閨女。名叫王弗的新娘年方二八,性情溫婉可人,蘇軾與她也算是自由戀愛。兩人洞房花燭夜,蘇軾曾輯用多位名家詩文,作下集句一首贈與嬌妻。相傳這是蘇軾最早的填詞作品,早年寒窗苦讀時,蘇軾就只寫詩。而這首詞,也因其意趣流傳至今,成為名作。
寒玉細凝膚。清歌一曲倒金壺。冶葉倡條遍相識,凈如。豆蔻花梢二月初。
年少即須臾。芳時偷得醉工夫。羅賬細垂銀燭背,歡娛。豁得平生俊氣無。
白話意譯:
容貌清麗可人,肌膚柔潤如同凝玉一般潔白細致。清唱《倒金壺》的歌聲清亮動人,舞一曲《楊柳枝》更顯婀娜多姿,有什麼能比得上二月初豆蔻梢上的花呢!年少的時光稍縱即逝,最好的時刻得此醉酒的歡愉之時。
羅賬柔柔地垂在白蠟燭的背后,如此愉快歡樂,以致于我都愿舍棄掉平生的英俊氣概。
詞的上闋,著重強調嬌妻王弗的美貌。無論是欺霜賽雪的肌膚還是清亮婉轉的歌喉,又或者如柳條般婀娜多姿的身段,無一不是作為新郎的蘇軾對于妻子的褒獎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