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抄襲」,我們現在創作時非常痛恨的一種行為,但在古代文人們創作詩詞時,有不少人會直接「抄襲」前人原有詩詞而作為自己創作的素材。
這種詩詞創作中的「抄襲」行為叫作「集句」,是一種特殊的詩歌題材。
「集句」最關鍵的那肯定是「集」,也就是要找到合適的前人句子,再放到合適的位置,才能巧妙結合成合適的新內容、新意境的詩,這就非常考驗作者的功力和文化底蘊了。
一首好的集句詩,它們雖是集古人句子而成,但往往能化腐朽為神奇。它們不僅會遵守「起承轉合」的原則,更會講究格律、平仄、用韻、對仗等等,這樣才創造出一種新的意境,讓人讀來有熟悉的陌生感。
集句詩起源于何時我們已不得而知,但發展到宋朝十分流行,其主要原因是唐朝詩歌創作太繁榮,給宋朝文人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來集句。
像我們熟知的蘇軾、王安石、黃庭堅等詩人都創作了大量的集句詩。
尤其是王安石創作的集句詩,深得后人推崇。
「王荊公集句最長」、「集句近世往往有之,惟王荊公得此三昧」……
這些都是時人對王安石集句詩的評價。
今天長風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王安石所作的一首非常經典的集句詩——《梅花》。
《梅花》
白玉堂前一樹梅,為誰零落為誰開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