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百年之前,有一位倒騎青牛的老者,他洋洋灑灑地寫下了五千多字的名篇,其中就曾提到「水善利萬物而不爭」,讓后世深受啟迪,也會引發人們的思考。
唐代一位詩人名不經傳,全唐詩中也鮮見他的詩作。有一次他外出漫步,看見一泓溪流汩汩流淌,忽然就捕捉到了創作靈感,于是便即興吟詠了一首《水》,下面一起欣賞:
水
唐 · 韓溉
方圓不定性空柔,東注滄溟早晚休。
高截碧塘長耿耿,遠飛青嶂更悠悠。
瀟湘月浸千年色,夢澤煙含萬古愁。
別有嶺頭嗚咽處,為君分作斷腸流。
唐代是一個詩的國度,上自帝王將相、下至平民百姓,都喜歡吟誦和欣賞詩歌。整個唐朝不僅涌現過很多杰出詩人,而且也曾埋沒了無數不知名的才子。雖然韓溉的具體生平和事跡不詳,不過并不妨礙大家理解這首佳作。
水是一種無色、無味、無形的物質,看似極其普通,可是人們卻每天都離不開它。滴水穿石,柔弱中顯剛強;細水長流,堅持就能成功。這些有關水的道理,無不令人受益多多。韓溉的這首詩,就能在很多方面給人以極大的啟發。
開篇闡述水的空柔性質,并贊美其奔流不息的精神,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