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仲淹,因為他的那句「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」被天下人廣為稱道,也獲得了「人臣極美的謚號」文正公。
他的詞作留世不多,但是其中的《漁家傲· 秋思》卻是開宋詞豪放派詞風的先河,在邊塞詞中也是一枝獨秀,這首詞沖破了唐五代時期以來艷麗的詞風,可以說是後來蘇軾、辛棄疾豪放詞的先導。
一起來欣賞
塞下秋來風景異,衡陽雁去無留意。四面邊聲連角起。千嶂里,長煙落日孤城閉。濁酒一杯家萬里,燕然未勒歸無計。羌管悠悠霜滿地。人不寐 ,將軍白髮征夫淚。
范仲淹是難得的文武全才的將領,西夏稱他「腹中有數萬甲兵」,寫這首詞的時候,他鎮守在西北邊疆,是他在軍中的感懷之作。
這首詞開篇寫塞外的風光,邊塞的秋天和內地是不相同的,范仲淹是蘇州人,對于他所處的的季節化很敏感,一個「異」字全然概括出來,這里有驚異,原來塞外的秋天是這樣的。
延州
候鳥大雁的來去是因為季節發生了變化,這里大雁著急地飛到南方,沒有絲毫的留戀,這里秋天的蕭瑟與荒涼在大雁的「無留意」中盡顯無疑,大雁無留意其中便有人的感情。
位于這樣的邊塞不僅景色荒涼,耳邊還不時地有馬嘶、號角、羌笛的聲音從四面八方匯集而來,充滿了詩人所在的宇宙空間。這是傍晚時分戰地獨有的悲涼氣氛,渲染了氣氛,更是為開頭一句「塞下秋來風景異」作了注腳。
群山萬壑,層巒疊嶂,像個圍屏,更像是駐守的士兵。黃昏來了,大漠上升起變幻的煙云,古城的城門緊閉。
上片中的寫景可以說有兩個特寫鏡頭,「衡陽雁去」和「四面邊聲」,這兩個鏡頭一個越來越遠,一個越來越近。無論遠和近都是為了點染塞外風光之「異」,包括后面的「千賬里」也是突出這個「異」。
「孤城閉」隱隱顯出戰斗局勢的不利,宋朝當時軍事力量薄弱,僅僅處于守勢,不敢輕易出擊,天一黑就關閉城門,嚴峻的形勢為下片的抒情作了鋪墊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