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人洪邁在《容齋隨筆》里,提到人生有四大幸事。
分別是「久旱逢甘雨,他鄉見故知。洞房花燭夜,金榜掛名時。」
其中男女新婚的洞房花燭之夜,可以和其它三大事相提并論,可見這是多麼快樂又重要的事兒。
在中國封建社會,少男少女們很少是通過自由戀愛而結婚.
因為當時都講究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所以他們基本都是先結婚后戀愛,男女雙方在成親之前很大可能都沒有見過自己的成親對象
那這種男女非常陌生的洞房花燭夜,他們心情會是怎樣?
《唐詩三百首》里收錄了這樣一首巧妙的「洞房」詩,對洞房花燭夜后新娘的表現和心理刻畫得細致入微,讀完也許能理解當時新人的心情。
「洞房」這里又為什麼打引號?
那是因為這首詩讀來非常的耐人尋味,具體答案就讓我們在下面的詩中去尋找。
且看唐詩《近試上張水部》
洞房昨夜停紅燭,待曉堂前拜舅姑。
妝罷低聲問夫婿,畫眉深淺入時無。
朱慶馀:近試上張水部
全詩字面的意思非常好理解,是在描寫新婚之夜新媳婦的忐忑心情:昨夜是新婚之夜,洞房內花燭通明一整晚,新媳婦坐在房間化妝,只等著天亮了去拜見公婆。她精心打扮一番后,低聲地問身邊的丈夫:「我今天的眉毛畫得濃淡可合適?」
舅姑:古時指丈夫的父母。
中國有一句俗話:丑媳婦遲早要見公婆。
因為古代風俗中,新人頭一天晚上結婚,第二天清早新婚夫婦要去拜見公婆。
古代女子地位比較低下,所以新人婚后過得好不好,公婆的態度非常重要,這個也正是她未到天亮就開始化妝的原因,就是她想給早上的公婆留下一個最完美的印象,得到他們的喜愛。
妝罷低聲問夫婿,畫眉深淺入時無
新娘花費了很多時間來打扮,但依然不能確定自己的妝容如何,只能向自己新婚的丈夫詢問意見。
由于是剛入洞房的新娘子,此時還帶著些羞澀,即使面對自己的丈夫,也不敢高聲詢問,只能低聲地、輕輕地問自己的眉毛畫得怎麼樣,是淡了,還是深了?
詩的這兩句將新媳婦謹慎嬌羞的神情、忐忑不定的內心描寫得尤為生動到位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