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神宗熙寧七年(公元1074年),蘇軾從杭州調任至密州,從此進入了他創作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。
盡管因為與王安石不和,導致蘇軾的事業遭受了一定挫折,但是他在密州任上顯然還是過得很快活的。
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,蘇軾才會因為想念起弟弟蘇轍,稍稍有一點點的傷感。當時的北宋王朝,因為害怕武將勢力過大而重用文臣,鼓勵權貴階層蓄養家伎,縱情享樂。
來自天府之國的蘇軾,自然也是一個享樂主義者。他一到任上,馬上就對官邸「園北的舊台加以修葺」,花了不小的功夫把這個亭台翻新,最后起了一個名字,就叫做「超然台」。
此台高十余米,長一百五十米,建筑面積七千平米。從空中俯瞰,儼然一座碉樓。下面我們要提到的這首詞,就是清明時節,蘇軾在「超然台」上觀景的時候寫下的。
《望江南·超然台作》——北宋·蘇軾
春未老,風細柳斜斜。試上超然台上看,半壕春水一城花。煙雨暗千家。
寒食后,酒醒卻咨嗟。休對故人思故國,且將新火試新茶。詩酒趁年華。
這首詞的大意是說:
此時春天還沒有離開,和煦的東風吹動嫩綠的柳條,在江面上斜斜地起舞。登上「超然台」探望前方的風景,只見到護城河半滿的春水,映襯著滿城的繁花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