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軾是我國北宋的大文豪 ,他詩詞俱佳,留下許多名作。
有人喜歡「大江東去」的豪邁,有人喜歡「一蓑煙雨任平生」的豁達,有人喜歡「十年生死兩茫茫,不思量,自難忘」的深情……
蘇東坡一生坎坷,但他豁達樂觀。有人說,不管把蘇軾貶到哪里,他都能找到讓他開心的東西。
千百年來,他依然為人津津樂道,不止是詩詞,更是他為人處世的達觀與哲學。
蘇軾的豁達多體現在詩文中,小七獨獨鐘愛蘇軾一首奇特的詩,格律不通,語言平平,卻藏著他最高級的人生哲學。
這首詩就是《豬肉頌》。
《豬肉頌》
凈洗鐺,少著水,柴頭罨【yǎn】煙焰不起。
待他自熟莫催他,火候足時他自美。
黃州好豬肉,價賤如泥土。
貴者不肯吃,貧者不解煮,
早晨起來打兩碗,飽得自家君莫管。
元豐二年,公元1079年,蘇軾身陷「烏台詩案」。
「烏台詩案」可以看作是蘇軾人生中第一個重大的政治挫折。
蘇軾被關在獄中103天,險些殞命,當時,他連絕命書都寫好了,連自己死后葬在哪里都安排了。
萬幸的是,在許多人的營救之下,蘇軾得到保住性命,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。
黃州在今天湖北黃岡,團練副使官職低微,還要受到監視。
經此一役,蘇軾心灰意冷,備受打擊,蘇軾在黃州所作的《赤壁賦》中,可見他的失意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