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盛世,政治清明、經濟繁榮、對外交流頻繁、社會充滿自信、國力極度強盛、文化無比繁榮,對周邊國家的制度建設與文化發展產生深遠影響。
大唐,更是詩的國度。其中涌現出眾多詩人,創作出無數美妙的詩篇。
若是大唐盛世的眾多杰出人物集結一堂,又將會是一場怎樣的雅集呢?
今日,我們所要和朋友們聊的,便是大唐名噪一時的詩人李白,以及創設了開元盛世的皇帝唐玄宗,以及唐玄宗的愛妃——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之間的一段佳話。
這段故事源自唐玄宗天寶初年,當時大詩人李白才氣橫溢、詩名遠播,得到賀知章、玉真公主等人推薦至唐玄宗之前。唐玄宗召見李白后極為欣賞,封他為翰林待詔,即皇帝身邊的文學侍從。
當時,宮中新培植了一批牡丹,顏色包括紅、紫、粉紅、白等,其色彩獨特、鮮艷動人。天寶二年或三年的一個春日,唐玄宗與楊貴妃一同來到沉香亭觀賞這些牡丹花。當時的伶人準備獻艷,為皇帝和貴妃助興。然而唐玄宗卻突然讓他們停止了表演,他言:「賞名花,對妃子,何必再用舊樂詞?」意味著「我們在此欣賞名花,對著貴妃,就無需再用那些舊的樂詞了。」
這時,侍從與樂工們都相視無言,因為樂詞并非那麼容易即刻構思出來的。
在這急迫之下,有人突然想到了李白。因此,立即派人出宮緊急召喚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填詞。據《新唐書》記載,當時「白已醉,左右以水靧面,稍解」,這是指李白熱衷飲酒,當找到他時,他已然醉酒如泥,內侍們只能用涼水灑到他的臉上,稍稍消解他的醉意,讓他清醒了一些。聽聞皇帝召見,他立即應詔入宮。
面對唐玄宗滿懷期待的眼神,李白并未細思量,瞬間在金花箋上揮毫潑墨,寫下了三首流傳至今的《清平調》。
千古名句由此誕生,也讓后人從詩句中窺見了楊貴妃的照人之光。
這三首詩都是七言絕句,首先我們來看
《清平調詞三首·其一》
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風拂檻露華濃。
若非群玉山頭見,會向瑤台月下逢。
李白作為浪漫主義詩人,其想象力是如此豐富。他并沒有直接描繪春色如錦的繁華景象,也沒有直接贊美貴妃的美麗,而是巧妙地將美景與美人楊貴妃結合在一起進行描繪。在他的筆下,花即是人,人亦是花,兩者渾然一體。
「云想衣裳花想容」,這簡單的「想」字在李白的筆下,被賦予了神奇的魅力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