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霸英雄,敗于烏江自刎;漢王柔弱,竟有萬里江山。
中國歷史文化悠久,涌現出很多流傳千古的詩詞。作為我們熟知的文化傳承形式,詩詞用極簡練的字,給人們塑造了極具想象力的空間。從古至今,文人墨客不在少數,流傳的詩詞也成千上萬。我們都知道,古代平民出身的漢高祖劉邦,他被稱為「文盲皇帝」,一生寫詩兩首,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寫詩4萬首的乾隆皇帝。雖然數量相差懸殊,世人卻評價劉邦這兩首壓過乾隆4萬首,而且還成為千古絕唱,傳誦至今。到底是哪兩首詩?好在哪里?
歷史上不少詩人都極具鮮明的個性,我們熟知的李白就常給人一種快意恩仇、灑脫不羈的形象;杜甫常給人一種歷經磨難、憂思憂民的形象;李清照也給人一種瀟灑自在,醉酒長樂的形象。寫詩不難,難的是寫出好詩。如果文學造詣不高,那麼即使寫出成千上萬首,也不會被后人記住。
不少人通過影視劇知道了漢高祖劉邦,他的江山不是從先輩那里繼承下來的,而是靠自己打下來的。作為一代開國皇帝,他從平民之身揭竿而起,四處征戰,文學造詣本就不高。他這一生也不怎麼作詩,僅留下兩首,可就是這兩首卻被后人傳唱,千古流傳了下來。
我們所熟知的是《大風歌》:「大風起兮云飛揚,威加海內兮歸故鄉,安得猛士兮守四方。」這首詩幾乎家喻戶曉,僅寥寥幾句,卻氣勢恢宏,頗有浩然之氣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