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要從唐代詩壇選一個最奇光異彩的詩人,我想絕大多數人都會把手中的票投給李賀。雖然說李賀因長期抑郁感傷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在他27歲的時候就過早地隕落了。但是李賀的詩才卻可媲美李白,有「太白仙才,長吉鬼才」之說。李賀所創作的詩文亦被稱為「鬼仙之辭」,「黑云壓城城欲摧」、「雄雞一聲天下白」、「天若有情天亦老」等千古佳句至今廣為傳誦。
本文向大家分享的《南園十三首·其五》,便是李賀的代表詩作之一。別看這首詩只有短短四句,它可是實實在在的火了千年。尤其是李賀在詩中,把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表達得酣暢淋漓。
在具體看這首詩之前,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它的創作背景。唐憲宗元和五年(810年)冬,李賀赴長安應進士舉,卻因父名「晉肅」,與進士同音,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了他的考試資格。
盡管韓愈以「質之于律」、「稽之于典」為其辯解,但最終沒能改變不能參加進士考試的結局。這對胸懷大志,性情傲岸的李賀來說,打擊很重。即便後來因為李賀的文學名氣很高,也只讓他擔任了一名奉禮郎的卑微小官。這讓李賀深感前途無望,便回到了福昌老家,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在了詩歌創作上,多數是抒發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