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,用高度凝練的語言,生動形象的來表達作者豐富的情感,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并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。古體詩也是詩歌體裁的一種,在唐朝時期達到了巔峰。
現今人們提起詩,往往都是說的唐詩,足見取得的成就。優秀的唐朝詩人更是有許多,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等數不勝數,那位叫王建的詩人顯然在這一系列轟動的名單中并不顯眼,但他卻寫了一首唐朝最俗氣的詩,被認為是一字難改。
王建,出生于768年,在他之前,唐朝已經出過許多位優秀的詩人了。他的所在地潁川也過不少的名人呢,比如說吳道子、張良、韓非子。王建有一個詩人必備的特點,那就是清貧,他出身寒微,終日憂衣食。王建曾經參過軍,也當過官,但依然是過得貧困潦倒。說起來他還跟張籍相識,張籍是韓愈的大弟子,跟他一起并稱為是張王樂府。
正是因為他生活貧困,所以他有機會接觸社會現實,了解人民的疾苦。而他的詩歌大多是反映社會現實的,比如說《古從軍》、《遼東行》一邊譴責邊將的無能,一邊感嘆給人民帶來災難的戰爭。《羽林行》、《射虎行》又揭露君王荒唐,藩鎮混戰等黑暗的社會現實。《十五夜望月》、《田家行》一類的則是反映了勞動人民受到剝削的痛苦,對婦女的悲慘尤其表示同情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