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白和杜甫,唐代詩壇的「雙子星」。總有人在討論,這兩人到底誰更牛?
支持李白的人認為,在國人眼里,李白顯然更有名氣和才氣。而當年這二位都在世時,李白也更受當時眾多文人墨客的推崇。孟浩然、王昌齡等人,顯然也更欣賞李白。
支持杜甫的人認為,杜甫詩里的家國情懷,是李白所不具備的。而其一生坎坷的經歷,也非李白能懂。也正因如此,英國BBC跑到中國來拍古典詩詞,也是選擇講述杜甫的一生,稱其為中國最偉大的詩人。
對于這個問題,筆者個人的觀點是:兩人在創作題材上有很大不同,所以一般情況下可比性并不高。而且,兩人本身的關系就極好,甚至達到了「同被而臥」的友好程度。
因此,相信對于他們自己來說,誰更牛并不是特別重要。
不過,這并不意味著兩人會避諱跟對方寫同名詩。本期筆者要跟大家說的,就是李白和杜甫各寫的一首同名詩。這是一次唐詩真正的高手「過招」,兩首作品水平高下立判。我們來看看:
《少年行》杜甫
馬上誰家薄媚郎,臨階下馬坐人床。
不通姓字粗豪甚,指點銀瓶索酒嘗。
《少年行》李白
五陵年少金市東,銀鞍白馬度春風。
落花踏盡游何處,笑入胡姬酒肆中。
《少年行》算是樂府舊題詩,在唐代是非常流行的,王昌齡寫了不少。李白和杜甫這兩首,都是七言絕句,怎麼看都有點兒相似:
首先,字面上很像。杜甫詩中提到的意境有:少年郎、馬、美酒,李白詩中也是一樣。當然,我們現在無法判斷出是誰先寫的,但想來這二位中肯定有一人是受到了對方啟發的。
其次,要表達的主旨挺像。都是寫游俠少年的豪情和倜儻,雖然表達方法不一樣,但這個主旨卻是一模一樣。
李白筆下的《少年行》有數首,相對來說杜甫的詩風更加沉郁,這類詩寫得比較少。
先來看杜甫詩的特點。
他的詩是以第三人的角度來寫的,一開篇就拋出:這是誰家的少年郎。而后,自然是細細描寫少年與普通人的不同之處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