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雨,不同于春雨的明媚溫柔,不同于夏雨的豪爽熱烈,也不同于冬雨的刺骨凜冽。
秋天的雨,總是自帶著一份幽凄冷寂之美,最富有詩意。
如五代詩人閻選的「秋雨,秋雨,無晝無夜,滴滴霏霏」;
如清代詞人納蘭容若的「夜雨做成秋,恰上心頭」;
如宋代詩人蘇軾的「今夜殘燈斜照處,熒熒,秋雨晴時淚不晴」。
今天想要介紹給大家的,是元代詩人徐再思筆下的一場秋雨——《水仙子·夜雨》:
一聲梧葉一聲秋,一點芭蕉一點愁,
三更歸夢三更后。
落燈花,棋未收,
嘆新豐逆旅淹留。
枕上十年事,江南二老憂,
都到心頭。
作者徐再思,浙江嘉興人,是元代有名的散曲大家。
因為喜歡吃甜食,他還給自己起了一個很有趣的號「甜齋」。
巧合的是,和徐再思同時代的另一位曲大家貫云石,因為喜歡吃酸的,也有一個號,叫「酸齋」。
有后人就把他倆的作品編成一個集子,世稱「酸甜樂府」。
關于徐再思的生平記載,少之又少。
只知道,他曾經「旅居江湖,十年不歸」,做過一個名叫嘉興路吏的小官。
他的散曲作品以「清麗工巧」見長,被評為如「桂林秋月」。
而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,除了上面那首《水仙子·夜雨》外,還有這首《蟾宮曲·春情》:
平生不會相思,才會相思,便害相思。
身似浮云,心如飛絮,氣若游絲。
空一縷余香在此,盼千金游子何之。
證候來時,正是何時?
燈半昏時,月半明時。
這首曲子描述的,是一個女子對情郎的相思。
歷朝歷代,寫相思的古詩詞很多。
但少有人能夠如徐再思一般,將「相思成疾,藥石無醫」這8個字,詮釋得如此細膩動人。
回到《水仙子·夜雨》作品上去,這是一首寫羈旅愁思的小令。
小令,是元代散曲的一種,通常在58個字以內。
「一聲梧葉一聲秋,一點芭蕉一點愁。」
是在秋天的一個晚上,詩人寄住在一家小旅館中。
不知什麼時候,窗外響起了淅淅瀝瀝的雨聲。
雨點打在嬌小的梧桐葉上、打在闊大的芭蕉葉上。
一聲聲,一點點,訴說著深秋,呢喃著哀愁。
詩人原本正做著好夢,卻無奈被雨聲吵醒。
在夢中,他仿佛一瞬間就跋涉過萬水千山,一雙漂泊多年的腳,重又踏在了故鄉的土地上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