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唐是詩歌史上格律詩正式形成的時期,此時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詩人。
比如有「初唐四杰」之稱的王勃、楊炯、盧照鄰、駱賓王,還有「文章四友」之稱的李嶠、杜審言、崔融、蘇味道。
除了他們之外,還有名噪一時的沈佺期、宋之問,他們的詩歌不僅講究韻律,對仗,更是體現出一種氣勢磅礴的初唐氣象。
比如王勃的「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」,把離別寫得開闊大氣,獨標高格。比如王灣的「海日生殘夜,江春入舊年」,壯闊疏朗的境象對盛唐詩歌產生深遠的影響。
而在初唐還有一位詩人,他的詩歌主要以感發而取勝,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,韓愈就曾經高贊道:國朝盛文章,子昂始高蹈。
他就是寫下《登幽州台歌》的詩人陳子昂,「前不見古人,后不見來者,念天地之悠悠,獨愴然而涕下。」
這首詩不是五言,也不是七言,它沒有講平仄,也沒有對仗句,更不經任何雕琢,而是俯仰于天地間直抒胸臆,用喊的方式表達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憤懣。
詩人之所以如此,歸根結底是因為他的懷才不遇。
對于一個有夢想的文人志士來說,出仕是最好的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,陳子昂出仕之后確實得到了武則天的賞識,但是結果卻是一個悲劇。
寫《登幽州台歌》時,陳子昂35歲,跟隨武則天的侄兒武攸宜出征邊境,武攸宜是一個昏庸無能、剛愎自用的人,經常吃敗仗。
對于陳子昂的多次勸諫,他不僅不聽,還把他的職務一降再降。對于一個渴望建功立業的人來說,無疑是一個重大打擊。
對仕途深感無望的陳子昂,主動辭官回到了四川射洪老家,但是武攸宜并沒有放過他,指使射洪縣令羅織各項罪名,將他逮捕下獄,年僅42歲的陳子昂冤死在獄中。
這樣的遇,比起不遇更讓人感到沉重,感到心驚。
接下來分享陳子昂早期的一首詩《感遇》其二:
蘭若生春夏,芊蔚何青青。
幽獨空林色,朱蕤冒紫莖。遲遲白日晚,裊裊秋風生。
歲華盡搖落,芳意竟何成。
張九齡罷相后被貶荊州,也寫過一組詩《感遇》,其中有一句「草木有本心,何求美人折」,與陳子昂表達的內涵完全不一樣。
如果說陳子昂表達的是渴求知遇的心情,那麼張九齡表達的就是甘愿寂寞,孤芳自賞的心境。
「蘭若生春夏,芊蔚何青青」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