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,是生活中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,也是詩詞里一種重要的抒情意象。它承載著詩人的悲歡離合,也寄托著詩人的喜怒哀樂。「青鳥不傳云外信,丁香空結雨中愁」,「傷心枕上三更雨,點滴霖霪」,「夜闌臥聽風吹雨,鐵馬冰河入夢來」,幾許風雨,幾許愁腸,激蕩了多少歲月,又牽動了多少心弦。
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《夜雨寄北》,來一同探尋「雨」這一意象背后的具體情思。從寫作背景來看,《夜雨寄北》是身在巴蜀的李商隱,回寄給遠在長安的妻子王氏的一封書信。雖僅有四句二十八字,卻道盡了李商隱對妻子的深深思念,以及客居他鄉的羈旅情懷。
《夜雨寄北》
君問歸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漲秋池。
何當共剪西窗燭,卻話巴山夜雨時。
詩的第一句「君問歸期未有期」,既是李商隱妻子王氏的來信內容,也是李商隱自己的回信內容。意思是說,來信中你問我什麼時候能回去,我的回答是現在還沒有辦法確定具體的時間。這一問一答,看似簡單,實則極富表現力,它將李商隱的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,表現得淋漓盡致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