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唐四杰之中,以駱賓王經歷最為曲折。他七歲能夠寫出家喻戶曉的《詠鵝》,被冠以「神童」的稱號,但是仕宦之路卻極為不順,晚年又參與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,最終下落不明,成為歷史迷案。他是一位承前啟后的詩人,詩中抒寫了唐朝士人進取豪情,極具影響力。今天,我們就來欣賞初唐著名詩人駱賓王的十首詩,體會其詩歌的獨到之處。
駱賓王是初唐四杰之中,第一位出使西域的詩人,因而他創作出一些關于邊塞生活的詩歌。歷史對駱賓王的評價是由低到高,對其人品以貶謫為多,有學者認為他功名心太強,缺乏自知之明,又急于求成。不過,單論他的詩,是被歷代文人肯定的,認為他為唐詩發展做出不可忽視的貢獻,是齊梁向唐朝過渡的重要詩人。
不得不承認的是,駱賓王是一位大孝子,因為照顧母親,他放棄了平步青云的絕佳機會,前前后后有四次。又因為武則天的忌恨被迫下獄,一年后天下大赦才得以出獄。雖然錯失幾次升遷的機會,駱賓王依然尋找各種機會,一心向上爬,不過事與愿違,他一生官職較低,最高官職不過從六品而已。
由于一生曲折坎坷的經歷,比如,登廟堂,入林泉,赴邊關,下巴蜀等等,因而其詩歌覆蓋了社會各個角落,單從數量上來看,他超過了其他三位初唐四杰中的詩人。他的詩包含幾大類,諸如抒情詩、邊塞詩、景物詩等,詩歌內涵豐富又深刻,議論錯雜交融,描繪細膩,渾然一體,在當世絕對是一位詩壇大家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