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郊,字東野,唐代著名詩人,現存500多首。因其詩作多寫世態炎涼,民間苦難,故有「詩囚」之稱,與賈島并稱「郊寒島瘦」。
孟郊從小家境清貧,父親也只是一名小吏,加上他生性孤僻,很少與人來往,所以青年時代一直隱居于河南的嵩山。
就這樣,一直到他三十歲的時候,才離開中原到江南游歷。很快又是十年,公元791年,孟郊已經四十一歲了,這時候,他才想起來要考取個功名,說實話他真是有點后知后覺。
孟郊五年內考了三次進士,都是母親的勸說他才來的,第三次如愿進士登第。在這期間,他結識了韓愈,被其推崇,從此他的詩名聲大振。到五十一歲的時候,他又奉母命到洛陽參加選才授官,被選為溧陽縣尉,等他赴任的時候,已經五十二歲了。
赴任前,韓愈寫了一封信給他,在《送孟東野序》中說道:「東野之役于江南也,有若不釋然者。」意思是,去做縣尉是與你的愿望相違背的,因此你也就不能盡到一個縣尉的職責。
果然,孟郊去了就喜歡旅游作詩,導致政務荒廢。他的上司縣令大人只好另外請來了人代他處理縣尉的事,俸祿還被分走了一半,生活過得窮困潦倒。又過了三年,他辭去縣尉一職。
到公元806年,孟郊被任命為水陸運從事,從此定居洛陽,生活也逐漸好了起來。
能看出,孟郊是一個比較灑脫的人,并不沉醉于仕途,就算他做了官,也是不務正業,只會游玩寫詩度日。
而且,能看出,從他考進士,再到選才授官,都是聽從母親的話。體現了孟郊對母親的孝順,即便是自己不喜歡的事情,也會按照母親的意愿去辦。
其中最出名的《游子吟》就是他對母愛的歌頌。
慈母手中線,游子身上衣。
臨行密密縫,意恐遲遲歸。
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。
這是孟郊在溧陽當縣尉生活穩定后,將母親接來同住的信中寫的一首感人至深的詩。
慈祥的母親用手中的針線,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。臨行之前,一針一針密密麻麻地縫著,不敢有半點的馬虎,怕的時候兒子回來的晚,衣服會出現破損。有誰敢說,子女那像小草一樣微弱的孝心,能夠報答得了母親像春天一樣溫暖、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子女們的深厚恩情呢?
整首詩語言簡單淺顯,通過對母親為遠行的兒子縫制衣服這樣一個細節的描寫,凸顯了母親對孩子深沉的愛。尤其最后一句,詩人通過小草和春暉這樣懸殊的事物作對比,寄托了作者對母親發自肺腑的真情。